我自己一直喜歡研究新的收入模式,研究但不會躁進,畢竟身為中年人每筆資金都需要想清楚,以免血本無歸造成家庭經濟的困境。目前我的被動收入主要還是「租金」為大宗,而且是台灣的房產,海外國家如:泰國、菲律賓、英國我也稍微研究過,雖然啟動資金與台灣差不多,但風險評估下來我怕自己無法承擔,都因此作罷。
幾年前開始有個P2P營運模式,簡單來說就是「合法的借款平台」,你可以當出借人賺取利息收入,或是需要資金也能上去提需求,但須支付較高的利息給出借人,平台就是收取雙方的手續費。
P2P 真的可以賺取被動收入?
這幾年大家真的都被「被動收入」這個詞給迷得神魂顛倒,在2024年的5月2日,又出現了 P2P平台的危機?就是平台不讓投資人「出金」的相關新聞。
其實當初我第一家觀察的不是新聞事件的這個P2P平台,而是另外一家為信用市集Lnb,當年還找來導演魏德聖合作,主要因為銀行投資方不買單,所以找一般群眾募資,想要拍電影「台灣三部曲」。
實不相瞞當初自己有想要參與這樣的電影募資,雖說我並不覺得這樣的台灣歷史會有多好的票房,畢竟當初也看過魏導演拍的賽德克.巴萊,看到第二部時我真的快睡著,真的演得太久、太長,我甚至後來都忘了莫那魯道去哪了?
想要小額投資也多少是看在魏導演願意為台灣的歷史傳承而努力,因此知道P2P這樣的平台,可以讓有夢想、有計劃的夢想人,提出一個好計畫讓群眾投資,未來有盈利後投資人也能分潤。
在2024年我再次點進去信用市集Lnb這個網站時,裏面已經都是借款的案件,而且說真的利息也不多,如果只是這樣的「投報率」,為何不乾脆去買配息的ETF就好?
P2P平台的風險
其實這幾年這樣的募資平台五花八門,比較耳熟能詳的應該是「量產商品」前的募資,美國Kickstater 、台灣嘖嘖等,我自己就買過美國 kickstater的募資商品,從它網站說的交期,到最後交貨大概延遲了半年,中間我還要不斷地寫信到美國,雖說只是幾十元美金而已,但就覺得不想血本無歸,就算商品不如預期也沒關係,就是一定要收到?。
P2P平台的風險約有幾個,進行投資前,可以自行評估一下:
一、P2P平台可能會倒?
二、投資標的不透明:比如新聞最後提到,金管會提到P2P不是金管會特許的金融業務,提供的服務不得吸收大量資金。
三、報酬率怎麼計算?比如,網頁提到的多少%的回饋怎麼計算?如何臆測?有過去經驗值可以參考?這些都無法在官網查詢。
P2P平台賺取被動收入可行嗎?
P2P平台賺取被動收入可行嗎?我覺得風險太高,這是三年前我下的結論。主要是新型態的交易平台,安全度較低,而且獲利與之穩妥度相比,天壤之別!而且可能借款人有還款的問題,但是平台對借款人並不負擔責任,司法打官司也未必能贏。
就像過去有人在蝦皮上販售膺品,你去告蝦皮嗎?告得贏嗎?蝦皮說我只是平台方,只能協助調查,但是販售膺品的賣家才是主事方,他才應該對買家負責才對。
這年頭金融科技發達,不免都有不少到新平台上市,乍聽之下好像很合理,但是其中的原委還是自己多想想會比較穩妥。
延伸閱讀
⬛️ 【投資】為什麼買美股|我的第一支美股SHOPFIY
⬛️ 【被動收入迷思01】聯盟行銷有這5個難以突破缺點!
⬛️ 【退休現金流】借房貸來投資打造退休金可行嗎?